《第二性》读后感
波伏娃其人
波伏娃是 1908 年出生于法國的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家、政治活動家、女權主義者、社會主義者和社會理論家。我倾向于认为她是与我们同一时代的人,小时候保护过我免于挨揍的我的曾祖父出生于 1917 年,2008 年去世,波伏娃如果足够长寿,也许能够与我的人生有时间上的交叠。1955 年波伏娃和他的情人萨特应邀访问中国,与建国初期茫然四顾的中国人民一同欢度国庆,留下了这张令中国人倍感亲切的照片。
波伏娃最出名的八卦事件,就是她与萨特的开放关系,没有阅读波伏娃的著作之前,我就已经主观地对这段关系下了定论:萨特是法国富裕家庭的独子,同时也是存在主义哲学家,一个富有而有智慧的男人,没有女人会不喜欢他。而萨特患有眼疾,长相略显丑陋,波伏娃也和现在的那些颜控女孩一样因此拒绝与他结婚。读完了她 的著作之后,再看我这个想法实在是过于幼稚。
我阅读《第二性》的动机
这本书被称为是女权主义的圣经,就和文学界的《百年孤独》一样,时常被提及,很少被阅读,主要原因是他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同时篇幅达到了 70 万字,文化快餐化的今天,除了起点中文网的用户,没有多少人愿意读这么长的内容。最近这些年,女权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迅速,90 年代以后出生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这个词汇,女权主义本身也成为了互联网上的流量密码。
这本书已经躺在我的待阅列表里面数年之久,最近我终于选择了将它读完,是因为在去年发生的一些与女权主义毫不相关社会运动当中,中国的女权主义者积极的参与其中,这让我看到了中国女权主义的超越性的显现,她们不再是消极的抱怨,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战场也不局限于女权主义本身而是遍地开花,这激发了我强烈的兴趣。同时男性和女性的矛盾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存在。这个矛盾无法被强制力量压制,因为这个矛盾和美国人压迫少数族裔不一样,他是 7 亿人和 7 亿人之间的斗争;同时这个矛盾又和德国人压迫犹太人不一样,不能通过一方完全战胜另一方或者毁灭另一方来达成目的,男性和女性是相互依存的,除了在西游记里面之外,男性和女性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分开建立过互相斗争和抗衡的男国和女国;此外女性还掌握着在远古时期被崇拜着的关乎人类存续的生育的力量。
书籍整体介绍
存在主义哲学是西方现代哲学的一个非理性的分支,这里的非理性并不是胡说八道,而是他不基于严格的逻辑推理来描述事情,更加强调人主观的看法。这个主观的看法又和我们平时看着天花板的空想不一样,他是哲学家在广泛的阅读和思考之后发表的见解,所以阅读这样的东西自然是非常有价值的。我阅读中体验到它和现在流行的社会学书籍的区别在于,书中的观点没有严格的论证,没有数据,没有调查问卷,但是读上去又会让你深以为然。书里面的很多观点,如果你要认真的去反驳的话,甚至可以写一本比这本书更长的书出来,所以不要带着吹毛求疵的态度来读这本书。
总体而言,这本书是质量很高的一本书,作为一本长篇著作,读起来偶尔也会发现里面总是有一些车轱辘话来回说的重复与枯燥,但那些枯燥的部分,仔细读着也是一次精神的深度按摩。考虑到作者能够承受写出这么多文字的痛苦,我阅读这么多文字的枯燥就算不上什么了。如果想要跳过一部分,那么我推荐跳过第一卷第 3 部—迷思,因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文学家及其作品的分析与批判,批判这些文学家创造的思维产物,对于以认识社会为目的的阅读来讲重要性相对较低。如果你的时间更加紧迫,那么我推荐直接阅读第二卷第 4 部—走向解放,它大约相当于《共产党宣言》在共产主义中的地位。如果短视频和社交网络已经让你失去了阅读长篇大论的兴趣,我将会在这篇文章的底部,附上我摘录的一些经典语句,你可以在地铁上、在马桶上阅读其中的一句然后细细品味,也能领会到书中的很多精神与趣味。
女性为什么会成为第二性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就详细的分析了男性和女性生理上的差异,但是在对比的大自然当中雌性动物和雄性动物的关系之后,自然而然的发现生理差异并不是导致男性对女性长期压迫的原因。这样的一种长期的不平等,是整个社会有意识的造就的,在这个过程当中男性承担主要责任,而女性则是帮凶。
在男性的意识当中,自己是征服世界的主体,女性是一种特殊的客体,和自然界当中的动植物以及死物不一样,她是一个拥有意识的人;而女人又和其他的男人不一样,她是可以被占有被同化的人。结婚证是一个宣告这种占有关系的证件,婚礼是宣告这种占有关系的仪式,这种意识指导了男性在面对女性时的所有行为。女性对于这种占有则是快乐地接受,因为选择独立就意味着要自己承担风险。当男性正在为自己达成占有的目的而沾沾自喜的时候,丝毫没有发觉他已经掉入了圈套之中:
后来婚姻也奴役了男人;他落入了大自然设下的陷阱里:男人为了想要拥有青春正盛的年轻女孩,落得后来必须一辈子赡养丰满肥厚的老女人,或是干瘪赢弱的老太太;本来是用来妆点女人的金珠宝玉,到头来反而成了丑陋的负担。
女性是这种压迫的帮凶,是因为在她们的意识里面男性是人,自己则是矮化了的男人,她们需要依靠男性这个他者来定义自我。比如世界上最出名的 80 后金正恩同志的夫人李雪主,如果你向她询问她是谁,她肯定会回答她是金正恩的夫人,如果你再继续追问她到底是谁,她很可能会哑口无言。男性则不一样,在深圳科兴科学园楼下的饭馆里有很多青年男性,如果你问他们是谁,他们可能会回答自己是互联网公司的程序员,也可能是会回答自己是金融公司的基金经理,甚至不需要你 询问,他们将工卡塞进裤兜,而让工卡的带子飘扬在外面,上面印刷着的 Tencent 或者 TIMI 的字样就足以向你介绍他们是谁。这里的一个主要的区别就是男性并没有依靠女性来定义自己。
男性对女性的态度是占有,他可能并不爱她,但是他也不恨她,而女性则不然,女性天生对其他的女性带有敌意。在一个家庭当中,关系最为紧绷的就是婆媳和妯娌。婆婆总是热衷于教导媳妇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并且总是会在她的身后露出嘴角向下的意味深长的表情。这让我想起一个曾经亲眼见到的非常有趣的场景,婆婆和媳妇坐在一起讨论另一个媳妇,她们像古希腊的哲学家一样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地质疑那个不在场的媳妇,语气越来越高亢,韵脚也压得越来越准,就好像两个 Rapper 正在 Battle。而婆婆作为身经百战的老江湖,自然是最懂得抽象的,她的唱词里面抽象出了媳妇 A 和媳妇 B 的一些共有属性,在另一个下午,她又可以用同一套唱词和那个之前不在场的媳妇一起再唱一次。现在这一代人独生子女成为主流,如果我不记录下来,大家应该很难再见到这样精彩的戏码了。
男性对于女权主义的态度:敌视或者捧杀
最近两年,中国有两个忽然出现的顶流明星:谷爱凌和丁真,然而他们却在互联网上受到了群嘲,网民们乐此不疲地制作了很多“一眼丁真”的表情包,夜以继日扒出谷爱凌的众多“黑料”。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这些网友多半都是男性,所以分析 这件事情,大致可以了解到男性对女权主义崛起的态度。首先说说丁真,这些男性声称自己黑他的主要原因是他大字不识一个,单靠漂亮的脸蛋就登上了央视和联合国的讲台,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德不配位。但是这种说法不过是这些男性自欺欺人罢了,在我们的社会上,有很多小学学历、初中学历就成为大企业家或者身居高位的人,在面对这些人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说“读书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唯一标准,很多硕士博士读书读呆了还不如初中生”。丁真受到男性群体的攻击,更本质的原因是他的出现让男性从改变世界的主体矮化成了一个供女性观赏玩乐的客体,他没有自己的思想,但是他有迎合女性的漂亮脸蛋,从这个意义上讲丁真就是男性群体当中的叛徒,男性自然会群起而攻之。再来说说谷爱凌,她拥有闪亮的履历,热爱的事业,勇敢无畏的冒险精神,同时她又拥有家族巨额财富的继承权,她没有乖乖地做一个被观赏的被占有的客体,而是把自己“拔高”成为主体侵占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男性专属的美德和权利,对于这样一个“富有攻击性”的人,男性群体不攻击她才是不科学的。从这个案例便可以窥见男性对女权主义崛起的敌视。
为了让女权主义赶紧销声匿迹,足智多谋的男性除了直接表现出仇视之外,还有另一种态度就是捧杀。这里我就不得不提我的家乡蜀国,在蜀国的婚姻习俗当中,“耙耳朵”(蜀国方言,代表怕老婆)是大部分蜀国男人的人设,跪搓衣板、挨骂、上交工资卡、向妻子讨钱买烟是他们生活当中的常态。这种男性的形象让那些不能上桌吃饭的山东女人直呼羡慕,而我现在看到这些男人,真的想一脚把他们踢到粪坑里,并不是我害怕他们助长的这些风气会让我也难逃跪搓衣板的厄运,而是因为我看穿了他们的阴谋,这种看起来非常滑稽的表达对妻子的爱的方式,实际上是阴险的捧杀。
巴尔札克表示:「已婚妇女是个必须把她扶到王位上的奴隶。」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男人要抹除自我,要以女人的意见为意见,把她摆在第一位。
他们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面吹捧顺从自己的妻子,让她飘飘然忘乎所以,而使得她们在真正的大事上面则是疏忽大意或者心怀歉意地放弃了自己的发言权。同时这也使得女性被塑造成了蛮不讲理的形象 (点名央视春晚),进而导致社会舆论偏向于男性的一方,当一个蜀国女人被打得鼻青脸肿在外面哭哭啼啼的时候,周围总会有人说“我看他平时那么温柔一个人,是不是你话说重了”。
未来社会的畅想
在今天的中国,女性的境遇相对于波伏娃年轻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人为选择胎儿性别已经被法律禁止,明面上的男女同工不同酬已经消失,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靠着自己的工作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但是暗地里的同工不同酬依然存在,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女性的生育行为。《圣经》断言:“你生产儿女必多受苦楚”,这种生产本身的痛苦因为麻醉药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上被消除,但是生育后的女性本身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才能重返工作岗位;而照料出生的幼儿则需要花费女性长达数年的大部分精力;这两点让女性在工作上面投入的精力大大减少,做出成绩也是难上加难,企业也会因此而偏向于拒绝给女性提供工作机会。
生育是对于整个国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那 么自然而然的国家应该为此而付费。所以知名左派媒体人马前卒曾经多次提及要建立国家级别的社会化抚养体系,女性生下孩子后,不需要耗费精力养育他,而是把他送到社会抚养机构里面,自己则可以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事业。这样一个方案听起来是美好的,将养育孩子这样一个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士去做,养育出来的后代也许会有更高的质量,这种细化的分工也是在提高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但是它也可能会导致传统家庭关系的瓦解,父母和孩子之间不会再有亲近的情感,考虑到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而家庭是私有制财产的最小单位,瓦解家庭一直都是马克思同志的梦想,所以这个方案很可能会在未来成为现实。
有了社会化的抚养机构之后,女性唯一面临的痛苦就是生育对自己身体造成的伤害。正如历史上洗衣机、电饭锅等等电器的发明把女性从繁杂耗时的家务当中解放出来一样,要解决这一个问题,自然可以发明一个“生娃机”出来。未来的人类生育过程很有可能是通过试管制造受精卵,然后放入一个循环流动着营养液的塑料袋里面,受精卵将会在这个塑料袋里,经历鱼、蝌蚪、爬行类、哺乳类的形态变化,在时间到达 40 孕周的时候通过中国邮政邮寄到父母的家中,而这些父母则使用剪刀剪开塑料袋,拍摄一个开箱视频发在哔哩哔哩上面,庆祝新生命的到来。这多少会让人担忧因此而出现的众多的伦理危机,比如我们会模糊一个婴儿和一个真空包装的麻辣兔头之间的界限,但是有这种担忧并不意味着那一天就不会到来,就好像你爷爷担忧的事情很多都正在发生一样。
精彩句子摘录
第二性 合卷本 - 波伏娃
───────────────
◆ 引言
▪ 某一类的人在一段或长或短的期间全然统辖另一类的人,这样的事例也是有的。这种不平等常常是由彼此数量上的差距造成,人口占多数的族群会强制少数族群遵行它的法则,或是多数会迫害少数。可是女人并不属于少数族群,和美国的黑人,或是和犹太人的情况不一样。女人和男人在这世界的人数几乎相同
▪ 「男人—封建君王」会在物质上保障「女人—忠君之臣」的需求,而且会让女人的存在具有正当性;这使女人避开了经济上的风险,也避开了自由独立要冒的形上风险,因为自由独立必须自行构想其目的,不会有外援
▪ 主宰阶层会多少发自内心的满口颂赞「好黑人」的美德是天真无邪、孩子气、满脸笑容,是做个顺服的黑人,而「真正的女人」的美德是,肤浅、稚气、没责任感,做个只对男人事事顺服的女人。
▪ 幸福这个字并没有确切的意涵,更看不出来它有什么真正的价值;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衡量别人幸不幸福,更何况,要强迫别人处在某境地时,总是会很轻松地向对方说:那样会很幸福;尤其是对那些被迫处在停滞状态中的人,有人总会以「幸福就是安稳、没有变动」为借口,说他们过得快乐、满足。
◆ 第一章 生物学的基本论据
▪ 如果说身体不是物,那么它就是一种处境——处境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探取,是对我们的存在的初步构思;而女人比男人柔弱,她的肌耐力没有男人强壮,红血球比较少,肺活量比较小;她跑得比较慢,只能举起比较轻的东西,几乎是不管哪种体力竞赛,女人都无法与男人匹敌。
◆ 第三章 历史唯物论的观点
▪ 「和其他男人发生私情」是已婚女人唯一的防卫之道,以反抗她在家庭中身为奴隶的处境。
▪ 「女人的解放只有大规模参与生产活动、让家庭劳务成为微不足道之事才可能。
▪ 如果人类意识之中没有「他者」这个内在固有的范畴、没有支配「他者」这种内在固有的心理意图,使用青铜器物并不会导致女人受压迫。
▪ 那么要让女人生育,唯一可行之计就是将女人幽禁在某些境地中,让生育成为她唯一的出口;譬如以法律、风俗迫使女人不得不走入婚姻,婚后,又不准她避孕、不准她堕胎,也不容许离婚。
◆ 第三章
▪ 只要有私有财产的存在,就会把妻子的不贞看做是对夫家严重的背叛。
▪ 只要家庭和私有财产是社会不可动摇的基础,女人便会一直彻底受到异化。
▪ 在这里,我们注意到了在整个历史发展中都会发现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抽象的法律条文并不足以界定女人的真实处境,女人的处境主要取决于她在经济上扮演的角色,甚至,抽象的自由与具体的权利经常是此消彼长。
◆ 第四章
▪ 促使父权家庭过渡到真正的夫妻共治家庭的,比较是源自肇始于中世纪的农奴制。农奴和他的妻子家无恒产,他们唯一共同拥有的是住屋,和家用器物的使用权;因此丈夫没有任何理由成为妻子的主宰。
▪ 对工人阶级的女人来说,资产阶级对她们经济上的压迫事态更为重大,以致遮盖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而且经济上的压迫,也让个人丧失了所有的机会。
◆ 第五章
▪ 巴尔札克表示:「已婚妇女是个必须把她扶到王位上的奴隶。」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男人要抹除自我,要以女人的意见为意见,把她摆在第一位。
▪ 女人的历史完全是男人造成的。
▪ 所以我们必须先描绘男人梦想中的女性形象,因为这个「为男人而存在」的女性形象是影响女人现实处境的一个重要因素。
◆ 第一章
▪ 她在男人眼中是最恰当的中介,介于他的同类与异类之间,她一方面等同于他,另一方面又如同大自然一样,与他有别
▪ 有些女人是奴隶,但是历史上也一直都有自由的女人,这指的便是那些因为宗教信仰、因为社会地位而受到尊崇的女人,但这些女人尽管拥有自由,她们还是承认男人的主权,男人并不觉得她们会起而反抗他、威胁他,转而将他设立为客体。女人也就因此一直是非本质者,永远不可能回返为本质者,她永远是绝对的「他者」,没有转化的余地。
▪ 男人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将女人「打上烙印」,让她永远属于他所有;不过就连最自傲的男人都很清楚,女人最终只会在他心里留下回忆,最真实的感官滋味之代价往往是:即使记忆中最炙烈的影像到头来都只成冰冷。整个文学都在述说男人这种挫败。
▪ 因此对于女人,不管她是情人,或是母亲,男人最珍视与最痛恶的是,她始终带有动物性的一面,她的存在始终和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有关,而这也使得她注定是有限性之存有,注定要死亡。
▪ 在她是属于他所有时,他爱她,但在她是「他者」时,他畏惧她;不过就因为她是可畏的「他者」,男人更加想要将她据为己有;正因为这样,男人会渐次将女人提升为一个有尊严的人,并承认她和他是同类。
▪ 富有的男人会以毛裘、珠宝来装扮自己的妻子;小康之家的男人会夸说自己的妻子贤良有德,持家有方;而贫穷的男人如果能有个女人服侍他,就会认为自己在世上也拥有一点财物。
▪ 男人彻底奴役了女人,不过如此一来也一并剥除了 她身上那种让人想要拥有她的魅力。女人并入家庭、社会以后,她的神奇魔力并没有化为其他的面貌,反而可以说是散失殆尽;女人这时被贬抑为女仆,不再被看做是未驯服的猎物,或是蕴含在大自然中各种宝藏的化身。
▪ 不过我们掌控在手中的往往会反过头来支配我们,所以后来婚姻也奴役了男人;他落入了大自然设下的陷阱里:男人为了想要拥有青春正盛的年轻女孩,落得后来必须一辈子赡养丰满肥厚的老女人,或是干瘪赢弱的老太太;本来是用来妆点女人的金珠宝玉,到头来反而成了丑陋的负担;苏格拉底的老婆赞西佩始终是男人最畏惧的女人典型 (注一三七 (原注) 在古希腊和中世纪时期,许多悲哀叹息都以此为主题。)。
▪ 只有婚姻制度不存在了,在婚姻之外的情事才会随之消失。因为婚姻的目的多少是在于,让男人对「自己的」妻子免疫,不过其他女人在他眼中仍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他自然会将焦点转移到其他女人身上。
▪ 女人必须保持神祕低调、陌生而未知,以便男人将她当做是远方国度的公主爱慕她。
◆ 第一节 蒙特朗,以憎恶为粮
▪ 一个人自以为很了不起时,还真是有理由可以鄙视他人!只要审查他人、疵议他人,就足以让他觉得自己和自己谴责的人有所不同;只要指出他人的毛病,就可以让自己轻轻松松变清白。蒙特朗一生是多么陶醉在鄙视他人这件事上!只要说别人是愚蠢的,就足以让他认为自己是聪明的,说别人是懦弱的,就足以让他认为自己很勇敢。
◆ 第二卷 实际经验
▪ 身为女人真是不幸!然而女人自己一点也不会意识到这是个不幸 ——齐克果
女人半是受害者,半是共犯,一如所有的人。 ——沙特
◆ 第二章 少女
▪ 她会穿低胸的衣服、袒露大腿,但只要有人看她,她便会羞红脸,生起气来。她会故意去挑逗男人,但一发现自己在他身上引起了欲望,她又会非常厌恶,远远避开。男人的欲望对她是恭维,同时也是冒犯。
▪ 她有欲望的肉体不再是污秽不洁的,它是欢愉,是美。与天空与原野融为一体的她是激发万物、鼓动万物的那一缕气息,她也是欧石南每一株岔生的茎;她深深植根于大地的个体,是永无止限的意识,她既是「精神」又是「生命」;她的存在是必然的,是带着胜利之姿的 ,一如大地。
▪ 她很诚实地表示,她再也不会跟以前的女性朋友那么要好,因为对那些太丑太笨的,她讨厌,对那些太漂亮的,她有戒心。
◆ 第七章 社会上的人际往来
▪ 男人与男人交流是个体与个体各自以个人的想法、计划进行交流;女人与女人则是封闭在女人命运的普遍概括性中,彼此带着存在内向性的默契结合在一起。一开始,她们在对方身上寻找的是,确立她们共同拥有的世界。她们不会争议各自不同的观点,她们只会交换心事,分享食谱;她们要联合起来创造一个「对反的世界」,这个对反世界的价值要胜过男性世界的价值
▪ 不过女人之间的情谊很少成为真真正正的友谊;虽然,女人和女人更能自发地团结在一起,比男人和男人为甚,但是在这种团结一气中,个个女人都不是往另外一个女人超越,而是一起转向
▪ 女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建立在自我个体的独特性上,而是直接在广泛概括性中经历,因此女人往往会对其他女人有敌意。
▪ 总之,婚外私情、朋友情谊、人际往来只不过是婚姻生活中的插曲,既无法帮助女人承担起婚姻中的束缚,也无法解开这层束缚。这些都不过是逃避,无法让女人将自己的命运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 。
◆ 第八章 妓女与交际名媛
▪ 在战争期间,没有人会像高级妓女这么激切地展示爱国心;她们自以为有高贵情操,希望藉此行动让自己表现得像公爵夫人一样。她们在公共议题上发表的言论,在在是俗见、成见、陈腔滥调,连表达的情感都很俗套,往往心底连一丝真诚都没有。她要不就谎话连篇,要不就夸夸其谈,内容完全没意义。交际名媛一辈子都活在自我炫耀里,她的谈话、她的模仿行为目的不在表达她的想法,而是为了制造效果。
◆ 第九章 从熟龄到老年
▪ 老妇人的智慧无论是让人愉悦的或是辛酸苦涩的,仍然是负面消极的,因为这些智慧都带着抗议、指责、拒绝的性质,是一种结不出果实的智慧。
◆ 第十章 女人的处境与特征
▪ 大家所谓的「女人的敏感」有一部分是源自于女性迷思,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女人故做姿态;不过女人比男人更留意自己,也更留意世界,所以会更敏感,这也是真的。
◆ 第十二章 恋爱中的女人
▪ 通常,她寻求的是确立了男性优势地位的男人;她很快就会发现很多男人一样是随机偶发的、属于凡尘的,让人可悲
▪ 男人幸运之处在于,从小到大,他都必须走上一条艰苦的道路,但这却也是一条最可靠、稳当的道路;女人不幸之处在于,种种难以抗拒的诱惑总是园绕在她身边,事事物物都诱使她走上最轻省的道路;大家总是跟她说,只要让自己随波逐流,就可以到达极乐天堂,而从来不曾要她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当她发现婚姻只是一场幻影时,已经来不及了;她已经在婚姻这场冒险中耗尽了力气。
▪ 在许多女人的爱情中都带有这种童年之梦;女人很喜欢情人称她是「小女孩」、「我心爱的孩子」;男人都懂得这些讨好的话:「你看起来像个小女孩」,这种话最容易打动女人心。
▪ 她总爱问男人:你爱我吗?和昨天一样爱吗?你会永远爱我吗?这等于是迫使男人对她撒谎。
◆ 第十四 章独立的女人
▪ 二十年来的等待、梦想和希望,早已使男人是解救者的迷思深植年轻女人心中,其后,她虽然从工作里得到独立自主,但这并不足以消除她想要弃绝自我的欲望。
◆ 结语
▪ 婚姻也会是建立在你情我愿上,而且任一方都能随时提出离婚;生儿育女也会是出于自由意愿的抉择,也就是说避孕、堕胎都是合法的,而且无论是结婚生子的母亲或是未婚妈妈、无论是婚生子女或是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同等的权利;工作妇女会享有支薪的产假,会有公立机构负起照顾幼儿的责任,但这并不表示要从父母身上夺走孩子,而是不让育儿的责任完全推卸给父母。
▪ 人的责任是让自由意识来统辖他所属的这个既定世界;而为了赢得这个终极的胜利,最不可或缺的是:男人、女人要超越性别的自然差异,彼此切切实实地携手建立友爱情谊。